“嫂子身体好些了么?”
&esp;&esp;顾清露出笑来:“好多了,你引荐的那位谈小大夫医术真好啊。”
&esp;&esp;江芸芸笑了起来:“谈小大夫还在京城吗?”
&esp;&esp;“说是家中有事归家去了,可是有事寻她,不若直接写信还快些。”顾清说。
&esp;&esp;江芸芸摇了摇头,随口说道:“给家中姊妹问问。”
&esp;&esp;毛澄突然冷哼一声。
&esp;&esp;江芸芸看了过来。
&esp;&esp;顾清想是明白他要说什么,连忙说道:“都是人呢,回去再说。”
&esp;&esp;毛澄垂眸,一板一眼问道:“谈小大夫是南直隶常州府无锡,你姊妹就在南直隶扬州府,何来要你多问谈小大夫的踪迹。”
&esp;&esp;江芸芸也不生气,笑着解释道:“我家人和谈小大夫并无联系,所以我才想着我出面,并无其他意思。”
&esp;&esp;毛澄打量着她,还是没说话:“那你的海贸也是这样欺上瞒下的?”
&esp;&esp;江芸芸惊讶:“为何这么说?”
&esp;&esp;“祖宗之法不可废,你这是学那个王介甫?”
&esp;&esp;王介甫就是北宋赫赫有名的王安石。
&esp;&esp;不少人终于按耐不住看了过来,兴致勃勃。
&esp;&esp;江芸芸认真地看着他:“那你衣服小了也不会换了吗?”
&esp;&esp;毛澄皱眉:“我何来这么说。”
&esp;&esp;“土地越来越少是事实,人口越来越多也是事实,一块糕饼自己吃完了所以不给后人吃,这不道德,更有违太祖当年初心,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可现在没有田了,也没有屋,琼山县的土地丈量,我问心无愧,也敢拍着胸脯保证至少清理出半数的田地,完完全全,没有侵占一分,全都归还原主,可就是这样还是有大量的百姓没有田。”
&esp;&esp;江芸芸声音微微提高:“衣服小了只能做大,现在没有新布料,所以就用能用的布匹补上去,这个道理大家想来也都懂,祖制自然不可变,但太祖的制度已经被人扭曲了,不开海贸自然可以,只要全国土地能恢复到八百万顷自然可以不去搞什么海贸。”
&esp;&esp;顾清一惊,连忙拉着江芸芸的袖子:“你疯了,说什么土地的事情,海贸便说海贸。”
&esp;&esp;江芸芸叹气,口气一软:“我是琼山县的县令,当时丈量土地后,所有土地加起来有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三亩,比之前登记照册的多了六千亩,可琼山的人口却早已翻了番,这些土地如何能养活这么多人,内有生黎不容于汉,外有倭寇时时侵扰,百姓连肉都吃不起,若是百姓再因为吃不上一口饭而拿起刀,那就是我这个县令失职。”
&esp;&esp;江芸芸眼眶微红,握着顾清的手:“他们视我为父母官,我自然是要替他们找一条生路的,琼州四面环海,山路崎岖,能种的田便是推山填海也不够,他们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海贸是他们唯一能闯出来的路。”
&esp;&esp;顾清神色动容,也跟着红了眼睛。
&esp;&esp;毛澄也沉默了。
&esp;&esp;“我就说!海贸没有错!”一个翰林院的人大声说道,“丘阁老就说过,他小时候没有钱为了读书,翻山越岭,所以才养成过目不忘的好记性,能安安心心坐在书房里读书,谁不愿意,能顺顺利利在田里种地,谁又愿意去出海远行,生死不知,海贸是一条好的出路啊,才不是祸国殃民的事情!”
&esp;&esp;—— ——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