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守,又是才开的城门,城中米粮尚存,百姓们的脸上倒没有那种麻木不仁的样子,眼里还有希望。
&esp;&esp;温竹君暗暗点了点头,只要撑到南边的粮食运过来,等到明年开春,春耕的粮食种下,一切就会慢慢好转的。
&esp;&esp;粥棚就设在运河的洪桥边,一列四个大锅,烟气袅袅,配着立在头顶“五谷丰登”的牌楼,莫名凄凉。
&esp;&esp;衙役们有的烧火,有的抱柴,有的提水添米,有的舀粥施粥,忙得热火朝天。
&esp;&esp;温竹君在马车里静静地看着,粥看着稀汤寡水的,但好歹不会饿死人,万一赈灾粮来的不及时,也能多撑些日子。
&esp;&esp;玉桃也一眨不眨地看着,忽然咦了一声,“那个人怎么也在?”
&esp;&esp;“你认识?”温竹君诧异,“你才来几天,怎么会认识人?”
&esp;&esp;玉桃撇嘴,“怎么不认识,那么大个痦子,不就是粮店的伙计嘛,我去买米的时候还趾高气昂的,哼。”
&esp;&esp;温竹君眉头紧蹙,其实让灾民进城也不是坏事,但赈灾施粥,是不是应该首先考虑的是灾民?
&esp;&esp;她又看了好一会儿,也大致能区分开,本地人跟灾民最明显的就是鞋子,新旧程度,干净程度,基本能分清。
&esp;&esp;玉桃也看明白了,“这些人也太无耻了,怎么?难道赈灾的米吃完了,就会去买他们的高价米?就应该让人罚他们,还好赈灾使来了……”
&esp;&esp;温竹君拍了拍车厢门,“回家吧。”
&esp;&esp;她到家后,便急匆匆拍响了周家的门。
&esp;&esp;周三姑娘得知温竹君是为了赈灾的事儿来的,有些为难,“竹君姐姐,你也知道,我爹是都督府经历,管不到这个事儿上。”
&esp;&esp;温竹君却不同意,“如今哪儿还分得清赈灾粮跟军粮?赈灾使怕也是在两头兼顾,甚至不惜背负骂名,你爹负责的就是与其他部门协调事务,怕是最清楚此时前线什么情况,如今赈灾粮多省一口,能送到将士们的嘴里就多一口,我捐出去的粮食是我心甘情愿,但我不愿意分不到真正的灾民嘴里,可在丰源,我就是个外人,找不到办法,就只能来求你了。”
&esp;&esp;周三姑娘想起霍云霄还在前线打仗呢,偶尔也从亲爹嘴里得知一些前线的情况,据说现在打的挺难,不由犹豫起来。
&esp;&esp;“竹君姐姐,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人心如此,若是驱赶他们,难免官民离心,要真闹大了,都吃不了兜着走。”
&esp;&esp;温竹君早就想好了,“倒也不难,明日施粥,在粥里加上麸皮或是谷糠,实在不行加沙子也行……”
&esp;&esp;“啊?”周三姑娘愣住了,“这样能行吗?百姓们要是闹起来,衙门也吃不消啊,别到时候弄得两边不讨好。”
&esp;&esp;“不会的。”温竹君摇头,“真正的灾民是闹不起来的,他们能有口免费的吃的就很满足了,要是真有人暗中带头闹,你就看着吧,有人正巴不得呢。”
&esp;&esp;周三姑娘半信半疑,但还是答应下来,“竹君姐姐,你放心,等我爹回来,我一定好好说。”
&esp;&esp;这一等,就等到了半夜,月明星稀,夜风寒凉,天边的星子黯淡无光。
&esp;&esp;周三姑娘撑着瞌睡,将自己跟温竹君的话,原原本本跟亲爹说了一遍。
&esp;&esp;周大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本来不想理会女儿的,刚想叫她赶紧去洗洗睡,别来吵他,可忽然就想起了什么事儿。
&esp;&esp;“你再说一遍。”他拉着女儿,沙哑着嗓子道:“一字不漏地再说一遍。”
&esp;&esp;周三姑娘不解的又说了一遍:“……竹君姐姐说,有人正巴不得呢……”
&esp;&esp;周大人目光一亮,一把将女儿推开,大声道:“牵我的马过来,快快快,蝉儿,跟你娘说,我这两天大概都不会回来了,叫她别等我……”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