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为了早点回家,甚至主动监督周围的同袍。
&esp;&esp;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esp;&esp;没多久,大部分人都熟练的掌握了防疫手册的内容。
&esp;&esp;很多人已经可以用手册上的知识,来反驳那些反对剃发的人了。
&esp;&esp;而方孝孺和朱橚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esp;&esp;一是黄河河堤顺利修好,已经开始放水。
&esp;&esp;白英正用逐渐增加水量的方法,来检验河堤的质量。
&esp;&esp;同时也在用束水攻沙之法,进一步冲刷新河道。
&esp;&esp;二是剃发的役夫也已经安抚好了,而且更多的人加入了剃发行列。
&esp;&esp;原因很简单,周王朱橚顶着一头短发出现,就是最好的表率。
&esp;&esp;连皇帝的亲儿子都剃发了,而且还是封地在开封的周王,大家顿时就没了后顾之忧。
&esp;&esp;三是按照计划,方孝孺每隔几天就写一篇文章,有时候是攻击礼法的,有时候是学术变迁史。
&esp;&esp;有时候是一片讽刺性文章,比如《蚊对》。
&esp;&esp;借物喻人,讽刺了某些人高高在上,剥削百姓。
&esp;&esp;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某些人很自觉的对号入座,气的原地升天。
&esp;&esp;现在那群儒生,已经顾不上什么短发不短发了,正全力围剿方孝孺。
&esp;&esp;从他的作品到人品,进行了全方位否定。
&esp;&esp;一时间方孝孺可谓是臭名远扬。
&esp;&esp;但他根本就不在乎,随便骂,我要是生气算你们赢。
&esp;&esp;之前他准备效仿第欧根尼,走自己的路,随便别人怎么说去吧。
&esp;&esp;但现在他发现,还是骂人涨‘粉’快啊。
&esp;&esp;已经有不少人写信,和他探讨学术。
&esp;&esp;很多人虽然不敢明言,却已经透露出对他文章的认同。
&esp;&esp;而且他还骂出经验来了。
&esp;&esp;不能单纯的骂,要夹杂一些正儿八经的学问和观点。
&esp;&esp;也不能骂的太直白,大家都是体面人。
&esp;&esp;和泼妇骂街一样,总归是不美的。
&esp;&esp;他发现借物喻人、指桑骂槐的招术特别好使,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esp;&esp;后面又写出了《鼻对》、《鼠说》等讽刺文章。
&esp;&esp;还借着这个机会,将唯物观和唯心观的概念给讲了出去。
&esp;&esp;这两个概念一出,让他彻底成为了某些人口中的叛徒。
&esp;&esp;就连许多原本作壁上观的大儒,都忍不住下场进行讨论。
&esp;&esp;有认为荒谬的,也有认为这种方法颇有可取之处。
&esp;&esp;就在这种争议和讨论中,方孝孺的学问为越来越多人熟知。
&esp;&esp;认可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esp;&esp;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在学术圈拥有了一席之地。
&esp;&esp;朱橚那边的工作,就没那么顺利了。
&esp;&esp;毕竟只是一个藩王,还不是塞王这种实权藩王,朱橚的话语权并不是特别强。
&esp;&esp;河南的官吏确实不敢招惹他,但阳奉阴违还是能做到的。
&esp;&esp;你想推广防疫手册,我们不阻拦。
&esp;&esp;但想让我们帮忙推广,门都没有。
&esp;&esp;面对这种局面,朱橚还真有些没办法。
&esp;&esp;陈景恪就写信告诉他,不要着急,只要能护住剃发的百姓就足够了。
&esp;&esp;至于推广短发的事情,主要还是看洛阳的二十万军卒。
&esp;&esp;-----------------
&esp;&esp;二十万短发男在工地干活,带给人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esp;&esp;在这里工作的文官,彻底沉默了,在没有一个人敢公开反对剃发的。
&esp;&esp;很多工匠也心动了,想着是不是也剃掉?
&esp;&esp;不过他们也只敢想一想。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