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p;&esp;齐王朱榑死,因为无子妻妾奴婢三十余人殉葬,更是助涨了这股风气。
&esp;&esp;虽然按照规矩,人殉只有天子和诸侯才配使用。
&esp;&esp;然而在民间,大户人家私下里也都在效仿。
&esp;&esp;自家的奴仆,让他死他还敢反抗不成?
&esp;&esp;衙门的人过来询问,一句忠仆殉主就打发了。
&esp;&esp;有些姬妾被殉情之后,主家甚至还会主动上报衙门,说她是殉情。
&esp;&esp;说不定还能获得一个贞洁烈妇的美称。
&esp;&esp;至于找人贩子买来的童男童女,连户籍都查不到,在衙门眼里那都不算人。
&esp;&esp;同时陈景恪还了解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冥婚。
&esp;&esp;冥婚本来没什么,给未婚死亡的男女配冥婚,也算是了却父母的一桩心愿。
&esp;&esp;让他们在地下也不孤单。
&esp;&esp;然而在人殉猖獗的情况下,很多人家直接用活人配冥婚。
&esp;&esp;这全都是人间惨剧。
&esp;&esp;陈景恪看的心情无比沉重,他一直以为人殉早在汉朝时期就废了,没想到竟然一直存在。
&esp;&esp;而且在大明竟然还如此猖獗。
&esp;&esp;不行,必须要想办法阻止。
&esp;&esp;若连这种残忍的事情都无法阻止,还谈何改变世界。
&esp;&esp;不过他并没有着急去游说朱元璋。
&esp;&esp;在游说一个人之前,最好先了解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esp;&esp;眼下他并不知道朱元璋对人殉是什么态度。
&esp;&esp;坚定支持?还是可有可无?
&esp;&esp;如果不了解就贸然去游说,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esp;&esp;那么如何了解朱元璋的想法呢?
&esp;&esp;简单,找个机会试探一下就行了。
&esp;&esp;假装不经意得知人殉之事,提上那么一嘴,看看朱元璋会怎么说。
&esp;&esp;就在他寻找合适的试探时机时,朝堂发生了一件出乎他意料的事情。
&esp;&esp;这天早朝,朱元璋没有任何征兆的,将人殉之事痛批了一番。
&esp;&esp;还拿出了厚厚一沓纸,上面记录了大明人殉的调查情况。
&esp;&esp;然后一口气处置了三十余位文武大臣,理由就是使用人殉。
&esp;&esp;其中七八位性质恶劣的,直接被满门抄斩。
&esp;&esp;一时间满朝文武皆瑟瑟发抖,但也有不少人露出欢喜之色。
&esp;&esp;朱元璋痛骂道:“尔等以儒家门人自居,孟子的物伤其类,闻声而不忍见其死,你们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esp;&esp;“方孝孺说你们是一群披着儒衣的禽兽,以前我还觉得他说的过分。”
&esp;&esp;“现在看来,他骂的还不够狠,你们简直禽兽不如。”
&esp;&esp;“唐铎,在大明律加一条,从今日起废除人殉制度。”
&esp;&esp;“再有用人殉者,主谋处死,全族流放三千里。”
&esp;&esp;“还有那个配冥婚的,敢用活人者亦照此处置。”
&esp;&esp;新任刑部尚书唐铎,立即出列道:“是……”
&esp;&esp;还没等他说完,就有一名老臣激动的手舞足蹈,哽咽着嘶吼道:
&esp;&esp;“陛下圣明。”
&esp;&esp;此人是穷苦人家出身,元朝末年才五六岁的亲生女儿,被当地大户掳走殉葬。
&esp;&esp;又有很多一些人赞颂道:“陛下圣明。”
&esp;&esp;其余人也纷纷赞颂:“陛下圣明。”
&esp;&esp;人殉这等残忍之事,反对者不在少数,只是之前没人敢提罢了。
&esp;&esp;陈景恪听闻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也是瞠目结舌。
&esp;&esp;然后就是欣喜,这一项惨无人道的制度终于被废了,而且还是写进大明律那种废除。
&esp;&esp;最后就深深的被感动了。
&esp;&esp;朱元璋为什么毫无征兆的提人殉之事?还如此的大张旗鼓?
&esp;&esp;难道是他突然发善心了?
&esp;&es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