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在用心教,没有丝毫藏私,也无关争权夺利。
&esp;&esp;生气也不是故意羞辱他们,而是本性使然。
&esp;&esp;所以,即便被喷的很不爽,他们也还是很感激。
&esp;&esp;毕竟这种东西别处是真的学不来。
&esp;&esp;有人说三代才能出贵族,这话陈景恪不敢苟同。
&esp;&esp;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人人都是贵族。
&esp;&esp;但三代才能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这话陈景恪现在非常认同。
&esp;&esp;大局观、对事物的认知、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等等。
&esp;&esp;这些东西不是学校能教的,全靠家族长辈言传身教。
&esp;&esp;还有就是关系网,也是靠家族世代积累。
&esp;&esp;比如,各国外交官之间会经常举办聚会,只有他们的子弟才能参加。
&esp;&esp;还没有从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互相认识了。
&esp;&esp;将来从政,这些关系网都是可以利用的。
&esp;&esp;这种优势,是普通人学不来的。
&esp;&esp;优秀的外交官基本都是世袭,原因就在这里。
&esp;&esp;宋明中间隔着一个元朝,官僚体系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是中断过的。
&esp;&esp;大明的开国勋贵,大多都是普通人出身。
&esp;&esp;所谓官宦之家出身的,其实也基本都是底层官吏。
&esp;&esp;所以,大明开国集团,在大局观等方面,是远不如秦汉隋唐的。
&esp;&esp;说他们是个草台班子都不为过。
&esp;&esp;李善长和徐达的能力,也是经过几十年磨砺,一点点总结出来的。
&esp;&esp;这种能力一般只会传给子孙。
&esp;&esp;现在他们无私的传给毫不相干的人,那是天大的恩德。
&esp;&esp;挨喷又咋了?
&esp;&esp;换成以前想挨喷,还没这个机会呢。
&esp;&esp;事实上,朱标也派出自己的心腹,跟在两人身边学习。
&esp;&esp;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李善长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喷人。
&esp;&esp;陈景恪在场的时候,他显得非常克制。
&esp;&esp;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巧合,观察几次之后就确定真是如此。
&esp;&esp;而且他们还发现,李善长教陈景恪东西的时候,语气不像是对待学生,更像是伺候长辈一般。
&esp;&esp;更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esp;&esp;莫非俩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不成?
&esp;&esp;后来明白了其中缘由,对陈景恪也同样感到敬佩。
&esp;&esp;之后大家也学聪明了,陈景恪不在的时候就尽量不去问问题。
&esp;&esp;先积累着,等他在场再一起去问。
&esp;&esp;李善长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心中那叫一个气啊。
&esp;&esp;等陈景恪不在了,就变本加厉的喷。
&esp;&esp;一时间也成了内阁的一件趣事,后来流传了许久。
&esp;&esp;众人一边处理政务,一边还要学习,每天有多忙可想而知。
&esp;&esp;但外人却并不是太了解他们在做什么,难免有些疑惑。
&esp;&esp;不就是给了一个票拟权吗?又不是把驳斥权也给你们了,有必要这么忙吗?
&esp;&esp;只不过此事涉及机密,没人敢外传。
&esp;&esp;越是如此,越让外面的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
&esp;&esp;时间很快就到了年底,洪武二十三年进入尾声。
&esp;&esp;同时也意味着,洪武时代的结束。
&esp;&esp;为了安慰自己的父亲,也是为洪武时代做一个告别,朱标少有的奢侈了一次,举行了盛大的新年庆典。
&esp;&esp;从内帑出钱,将洛阳城装点的无比喜庆。
&esp;&esp;就连最喜欢上书的御史,都很识趣的没有拿这件事情说事儿。
&esp;&esp;新年当天,在奉天殿举行了盛大的仪式。
&esp;&esp;文武百官全部到场,还邀请了京城的耄耋老人、德道模范,各国的使节,僧道代表等近万人参加。
&esp;&esp;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