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李瑄令行军小吏写三份军文,交给传令兵,同时向张齐丘传递。
&esp;&esp;另外,李瑄还亲笔一封,让传令兵交给李光弼。
&esp;&esp;他希望李光弼能劝张齐丘用他的策略。
&esp;&esp;只携带干粮,步兵星夜驰援。
&esp;&esp;派遣骑兵迂回至突厥骑兵后方。
&esp;&esp;待主力步兵赶到战场,骑兵主力从后方杀出。
&esp;&esp;李瑄最后又补充一句:如果李虞候有上策,可重新制定策略。
&esp;&esp;“启禀将军,东五里外有一高坡,可容纳我军驻扎。”
&esp;&esp;一个时辰后,勘探地势的士卒回来向李瑄禀告。
&esp;&esp;李瑄与王思礼亲自到那个高坡探查。
&esp;&esp;陡峭度让李瑄不满意,因为战马可轻易冲上来。
&esp;&esp;不一会,士卒又告诉李瑄,北方十里还有一处高坡,那里是突厥骑兵南下的必经之路。
&esp;&esp;李瑄又快马到那个高坡。
&esp;&esp;坡度北方大概近三十度。南方只有不到二十度。
&esp;&esp;突厥骑兵绕到南方,也能冲上来,但比先前那个高坡更占地利。
&esp;&esp;李瑄立刻传丰安军向这里开拔。
&esp;&esp;夜晚之时,六千丰安步骑到达此地。
&esp;&esp;李瑄身先士卒,操着一辆满载物品的战车,一口气将其推到坡上的开阔地。
&esp;&esp;其他士兵牵马拉载,都没有李瑄轻松。
&esp;&esp;用了两个时辰,所有战车、士兵,都到达坡顶。
&esp;&esp;从峡口出发前,多要两百辆车,此时派上用场,将南面、西面、东面安置两重战车。北方陡峭,只放置一重战车。
&esp;&esp;丰安军驻扎的位置被李瑄标记在地图上,由传令兵程给张齐丘。
&esp;&esp;“李将军,可否率轻骑下坡游击敌人?四周旷野无边无际,能牵制一部分敌骑。”
&esp;&esp;篝火前,王思礼向李瑄建议道。
&esp;&esp;“我们的轻骑太少,不足以游射致胜。牵制几千骑无济于事。骑兵都携弓矢,我们居于高地,可更有效帮助我们防御。待援兵到来,再以重骑开道,轻骑随后冲锋。”
&esp;&esp;李瑄摇头拒绝王思礼的建议。
&esp;&esp;就算牵制敌军几千骑,攻击他们的敌军数量不会改变。这个高坡最多能容纳两万人同时进攻。
&esp;&esp;“将军英明!”王思礼仔细一想,是这个道理。
&esp;&esp;丰安军士卒们吃过饭后,李瑄只安排小部分士兵轮流巡夜,其他士兵休息。
&esp;&esp;探马一直会将突厥骑兵的距离反馈。
&esp;&esp;……
&esp;&esp;百多里外,中军大营。
&esp;&esp;“将军,李将军三令使者,项背而来。为何还不拔营?”
&esp;&esp;李光弼收到李瑄的亲笔信,见张齐丘没有动静,一向脾气好的他忍不住来中军大营质询。
&esp;&esp;“士卒们行进一天,人困马乏。待休息一晚,明日拂晓便启程。”
&esp;&esp;张齐丘轻描淡写地说道。
&esp;&esp;“中郎将,昔日李靖、苏定方征伐突厥的时候,动辄行进数日,士兵同仇敌忾,不眠不休,直至胜利。我军一日行军二十里,这很劳累吗?人的锐气虎狼都无法比较,怎么能当鹿羊一样?”
&esp;&esp;张齐丘的职事官是正四品的羽林卫中郎将。
&esp;&esp;李光弼这样称呼,是表达对张齐丘的强烈不满。
&esp;&esp;“李光弼,你什么意思?”
&esp;&esp;张齐丘脸色一变。
&esp;&esp;“请将军下令连夜启程支援前军。如果前军被攻破,必打击我主力士气。”
&esp;&esp;李光弼忍住情绪,低头拱手恳请。
&esp;&esp;他不知道张齐丘是怎么想的。
&esp;&esp;李瑄是左相的儿子,并深受王帅器重。
&esp;&esp;如果有什么闪失,该怎么交代?
&esp;&esp;“本将有足矣致胜的策略,你做好你的事情,其他不需要你操心。”
&esp;&esp;张齐丘冷着脸说道。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