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
&esp;&esp;“哼!强词夺理。你和安禄山这样的人有什么区别。将来人人都会唾弃你,你难道不看王莽的故事?成功了又能怎么样?”
&esp;&esp;贺仁骂李瑄骂得更凶。
&esp;&esp;“你眼光短浅,我不与你争论。”
&esp;&esp;李瑄本想审问一番贺仁,让他屈服,见他这么嚣张,索性不再与他多说。
&esp;&esp;“老夫知道你在想太宗皇帝的事情,以为治理好国家,人们就能称赞你,玄武门之变虽成功,但后果人尽皆知,就是让你的祖先李承乾又走入玄武门。哈哈……小宗冒犯大宗,遗祸无穷……”
&esp;&esp;贺仁不依不饶,他怀着必死之心,竟然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之事,说到李承乾。
&esp;&esp;李瑄只是眼睛一动,并没有太大生气。
&esp;&esp;李世民即便创造贞观盛世,人人称颂他,也不可能改变玄武门之变以后的祸患。
&esp;&esp;他的儿子们,儿子的儿子们,世世代代,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想着进入“玄武门”搏一搏。
&esp;&esp;一旦李瑄毫无根据的小宗代替大宗,那以后李瑄的后代,只要有一个觉得自己手握重兵,就会向大宗发难。
&esp;&esp;李瑄怎么会没想到呢?
&esp;&esp;“能言善辩的李瑄竟也有无从反驳的时候,老夫死也值了。”
&esp;&esp;见李瑄一直不说话,贺仁骄傲地抬起头。
&esp;&esp;李瑄在朝堂上的时候,可谓神挡杀神,各种各样的话语学术层出不穷。
&esp;&esp;现在贺仁以为李瑄理屈穷词。
&esp;&esp;麾下的将领都很愤怒,要不是李瑄有言在先,早就提刀将贺仁大卸八块。
&esp;&esp;“太宗皇帝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是宗室,我也认为大唐无道的时候,老百姓可以推翻它。但你沉浸在其中,自以为死能成就你的忠义。实际上世人会感觉到你的迂腐,不可救药。”
&esp;&esp;“你们这种人,一直在一个圈中,来来回回,始终在原点……”
&esp;&esp;李瑄只是浅浅一说。
&esp;&esp;他来到大唐,战争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变革。
&esp;&esp;哪怕将历史推动一点点。
&esp;&esp;像贺仁一般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以后一定会遇到更多。
&esp;&esp;许多皇帝都知道王朝更迭,是历史使然。做梦将自己的基业流传百世,是自欺欺人。
&esp;&esp;李瑄没有再浪费口舌。
&esp;&esp;他一挥手,让士卒将贺仁带下去。
&esp;&esp;杀死贺仁,在这个时候反而会成全他的名声。
&esp;&esp;被拖出大堂的时候,贺仁反应过来,又一阵叫骂。
&esp;&esp;只是越来越远,众人逐渐听不清楚了。
&esp;&esp;此时,大唐中一片寂静。
&esp;&esp;“我们创造历史,不要听这种不相干的话。”
&esp;&esp;李瑄又笑着向众人说到,没有丝毫影响。
&esp;&esp;众人这才恢复如初。
&esp;&esp;他们感觉李瑄深不可测,将来不知道要走哪一步。
&esp;&esp;李瑄向他们诠释了什么叫不怒自威,哪怕是李瑄最信任的人,也不知道李瑄的真实想法。
&esp;&esp;但李瑄又有魅力,让将士为他效力。
&esp;&esp;“回李帅,陇右军中,您的老部下甚多。当立即挺军出河西走廊,与陇右军会师。”
&esp;&esp;车神塞见气氛缓解,说出自己的想法。
&esp;&esp;一鼓作气收服陇右军,调陇右诸胡,合汉胡大军三十万,以河陇为根基,进可攻,退可守。
&esp;&esp;“大军先在凉州城周围休整。我会秘密派遣使者,向陇右诸军使、守捉使传信,共谋大事。”
&esp;&esp;李瑄没有采纳车神塞的意见,决定稍稍缓一缓。
&esp;&esp;李适之和李奕被接入莫门军后,会被保护起来,必要的时候,还有白兰羌王相助,李瑄不必担心。
&esp;&esp;陇右王难得被调往长安,群龙无首。
&esp;&esp;李璬即便到来,也无力指使河陇诸军去攻击莫门军。
&esp;&esp;李瑄之所以选择暂缓东进,是因为他觉得一旦他东进,李隆基就会离开长安,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