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如李瑄的诗、文章、小说,署名: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李瑄。
&esp;&esp;“大唐需要短时间内让百姓知道天下事。我希望有朝一日,每月的月报,用一个月时间,就能传递到大部分郡县。”
&esp;&esp;李瑄缓缓说道。
&esp;&esp;新报纸的本意,是向军中宣扬他的思想。
&esp;&esp;但李瑄后来觉得这样太刻意了,所以就准备发行全面的报纸。
&esp;&esp;每个月,他都会从军中搜罗故事,特别是小兵的励志故事。
&esp;&esp;甚至如卫伯玉、马璘、郝廷玉等从小兵升迁到“都督”的故事,也可以拿出来宣扬。
&esp;&esp;再加上李瑄的军魂,期盼完成思想建设。
&esp;&esp;李瑄也希望通过发行大唐月报,来发掘一批特殊人才。
&esp;&esp;“有不小的难度。”
&esp;&esp;报纸想传到郡县,最大的困难是运输。
&esp;&esp;“活字印刷术的普及,经过现在的手工艺技术,可以快速完成拓印。朝廷会增加“信使”和驿站,向郡县售卖报纸,并不会增加财政负担。”
&esp;&esp;李瑄向李泌说道。
&esp;&esp;他已经去实施,让工匠开始制作小号的活字,并按照报纸的大小准备模具。
&esp;&esp;大唐日报想要快速传递到天下,总部一定不能设立在长安。
&esp;&esp;洛阳漕运、陆运四通八达,更容易收集信息,在报纸印刷出后,也能更快运送出去。
&esp;&esp;“有《西游记》故事,买报纸的人一定不少。”
&esp;&esp;李泌笑道。
&esp;&esp;报纸兼顾方方面面,诗人、官吏、文人、百姓、将士等,面面俱到。李泌相信会供不应求。
&esp;&esp;“先生有什么大作,可以提前留下,下一期为你登报。”
&esp;&esp;大唐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想上月报可不容易。
&esp;&esp;七天一报,目前没有能力搞出来。
&esp;&esp;所以除了李瑄外,都会经过层层审核。
&esp;&esp;连头版头条,也要看谁写得更好。
&esp;&esp;除非经过李瑄批准,连载类似于“开元宰相”的专栏。
&esp;&esp;“谢秦王……”
&esp;&esp;李泌应道,看到报纸后,他确实想写一篇对道德经的新理解,让道友们知晓。
&esp;&esp;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乱,二十四都督府
&esp;&esp;长安,兴庆宫。九月初四。
&esp;&esp;安禄山兵败身死,河南河北收复的消息传递至长安后,宰相、长安留守李岘。按照李瑄的吩咐,将这则消息传递给刘单。
&esp;&esp;刘单又将此“捷报”递给名义上的内侍高官吏高力士。
&esp;&esp;同样的兴庆宫,已在李隆基眼中失去颜色。
&esp;&esp;春天无兰,夏天无荷,秋天无菊,冬天无梅。
&esp;&esp;那盛开的牡丹花,也不再雍容华贵。
&esp;&esp;美酒无味,他厌烦任何丝竹。
&esp;&esp;往日亲近的梨园弟子,也只能自顾悲吹。
&esp;&esp;李隆基渴望自由,和于自己“一墙之隔”的太真观。
&esp;&esp;有时候做梦,也比兴庆宫的一切美好。
&esp;&esp;这位有野心的老人,也不免蠢蠢欲动。
&esp;&esp;但苗晋卿的遭遇,使得他无力无奈。
&esp;&esp;为什么变成这样?
&esp;&esp;这个问题他已经问了一万遍,但始终没有答案。
&esp;&esp;或许他知道答案,不愿意承认。
&esp;&esp;他自己折磨自己,使得满头银发,越来越苍老。
&esp;&esp;“圣人……圣人,好消息啊!”
&esp;&esp;就在李隆基对镜悲发的时候,老兄弟高力士兴高采烈地进入南熏殿中。
&esp;&esp;这一刻,高力士不再苍老,奔跑的时候宛若少年。
&esp;&esp;“何事?”
&esp;&esp;李隆基激动地坐起来,他还以为李瑄英年早逝了。
&esp;&esp;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