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涑沫江西。
&esp;&esp;室韦首领莫贺咄带着亲卫渡过涑沫江。
&esp;&esp;他向探马将领询问:“渤海的扶余府战况如何?”
&esp;&esp;“回酋长,遇到许多唐军探马,还不能深入探测。”
&esp;&esp;探马将领回答道。
&esp;&esp;“要尽快与上京取得联系,中京也要探查。唐军骁悍,我等唯有出其不意,才能以最小的损失获得胜利。”
&esp;&esp;莫贺咄向探马吩咐。
&esp;&esp;当前没有太好的办法,若非迫不得已,他绝不会让元气大伤的室韦兵马来支援渤海国。
&esp;&esp;室韦与渤海是竞争关系,现只能抱团取暖。
&esp;&esp;第427章 涑沫江之战大胜,渤海大将投诚
&esp;&esp;室韦、黑水靺鞨、渤海,三部明白李瑄的目的后,缔结同盟。
&esp;&esp;不论渤海国、室韦谁遭受攻击,其他两国都得支援。
&esp;&esp;渤海国也联系过新罗王金宪英,向他诉说唇亡齿寒的道理,但现如今金宪英正在推崇汉化,使国家充斥唐风。
&esp;&esp;之前大唐帮助新罗灭亡高句丽和百济,使新罗对大唐忠心耿耿。
&esp;&esp;金宪英认为是大钦茂不知死活参加扰乱,和他们新罗没关系。
&esp;&esp;这次李瑄登基,金宪英让上大等亲自携重礼到长安拜见天可汗。
&esp;&esp;至于东北的其他部落,要么已经投靠大唐,要么依靠回纥。
&esp;&esp;要么在苦寒之地,“无忧无虑”地活着。
&esp;&esp;在早有的计划中,室韦没有过多余的选择。
&esp;&esp;至扶余府北方,过涑沫江后,等于占据位置。
&esp;&esp;只要掌握唐军的动向,和渤海国内的情况,他们就可以进行战术制定。
&esp;&esp;只是他们没想到,唐军在渤海国内围而不攻,封锁道路,等着他们上钩。
&esp;&esp;他们的一举一动,皆在唐军的监视之中。
&esp;&esp;轰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并显露在室韦探马的视野之中。
&esp;&esp;那尘土飞扬间,是一具具人马俱甲的骑兵,鱼鳞重甲在阳光中闪烁着金光,如钢铁洪流一般。
&esp;&esp;汹汹气势,使探马大惊失色,他们猛挥马鞭,回去向莫贺咄禀告。
&esp;&esp;一名探马因畏惧,从马上滚下去。
&esp;&esp;他慌慌张张地跑到莫贺咄面前惊道:“启禀……大酋长……有唐军甲骑具装来袭,他们距离我们只有十几里,当立刻整军防御。”
&esp;&esp;“甲骑具装……那是大唐的精锐啊!怎么会出现?”
&esp;&esp;莫贺咄愣了一下,又瞬间反应过来:“我们中了唐军的诡计了!”
&esp;&esp;唐军用兵向来狡诈多端,点子比胡人多得多。
&esp;&esp;莫贺咄立刻就想到他们在唐军的监视之中,唐军是有预谋的。
&esp;&esp;都知道甲骑具装是唐军最精锐的军队。
&esp;&esp;有甲骑具装的出现,必定有数以万计的骑兵为其保驾护航。
&esp;&esp;“快……让勇士们动起来。诸将领调动自己的部落,以免遭受唐军铁骑的冲锋。”
&esp;&esp;“涑沫江是我们放牧的地方,今日没有退路,让我们背对着涑沫江,与唐军决一死战。我们有河神保佑,我们的勇士更加勇敢。”
&esp;&esp;莫贺咄咬牙下达军令。
&esp;&esp;没有其他选择!
&esp;&esp;唐军的甲骑具装顷刻而至,室韦士卒会陷入其中,无法再渡江返回。
&esp;&esp;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死拼到底的勇气,一定会败亡得彻底。
&esp;&esp;“大酋长,请您渡过涑沫江,指挥战斗!”
&esp;&esp;一名室韦贵族请求莫贺咄渡河,不能以身犯险。
&esp;&esp;“我渡过河,还会有士气吗?告诉勇士们,此战本酋长与他们共存亡。”
&esp;&esp;莫贺咄拒绝渡河,他大喝一声,拔出宝刀,以彰显他的勇气。
&esp;&esp;但微微颤抖的手,表明了他的心虚。
&esp;&esp;早知如此,他绝不会听信安禄山的鬼话。
&es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