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你已经发现了不对,那我也不瞒你。曹孟德虽有枭雄之姿,奈何不幸遇到了嘉的主公,日后只怕竹篮打水一场空。”
&esp;&esp;所以为了小伙伴的前途考虑,郭嘉觉得有必要劝志才迷途知返。
&esp;&esp;戏志才肯定不是第一天意识到不对了,他又不像荀彧那么忙,应该早有察觉。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他都没有向曹操告状,显然是有所考量。
&esp;&esp;要么是为了好友情谊,选择隐瞒。要么就是心中产生了动摇,于是默默考察数月,看秦正是否为明主。
&esp;&esp;郭嘉认为,前者可能性不大。
&esp;&esp;再怎么是好友,如果真心追随一位主公的话,发现这么严重的事怎么可能瞒着?
&esp;&esp;顶多是私底下劝好友回头是岸,然后坦然表示自己肯定会告密的,以后大家兵戎相向时不要伤了情分。
&esp;&esp;端看戏志才之前都按下不提,今天突然跑来挑明,就能猜到戏志才其实就是来投诚的。
&esp;&esp;约莫是考察了这么长时间,觉得可以跳槽了。还在思索怎么找机会提出此事呢,正好碰见曹孟德要带兵出征,简直天赐良机。
&esp;&esp;郭嘉笑吟吟地反问:
&esp;&esp;“志才正烦恼于如何拒绝随军出征,嘉替你想到了个好借口,你不感激,还怪嘉对你有所隐瞒。”
&esp;&esp;要是戏志才想改投,这次就不方便跟曹操乱跑了。
&esp;&esp;秦正眼看着就要夺取兖州,两边迟早打起来。到时候戏志才里外不是人,曹操问策他是说还是不说?
&esp;&esp;戏志才叹气:
&esp;&esp;“郭奉孝啊郭奉孝,你知道的太多了!”
&esp;&esp;他就问了那么一句,奉孝便心思玲珑地弄懂了他的想法。而后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真是聪明得让人生气。
&esp;&esp;郭嘉得意地拍拍他肩膀:
&esp;&esp;“主公那边,嘉去替你说一说。曹孟德这头,就得你自己解决了。”
&esp;&esp;戏志才点点头:
&esp;&esp;“那是自然,不好拖旁人下水的。”
&esp;&esp;任何人去替他开口把他留下,都容易落人话柄。
&esp;&esp;偏偏戏志才之前有点拼命三郎的架势,为了立功日夜操劳,根本不可能因为日后会生病就自请不去随军。
&esp;&esp;所以戏志才想要脱身,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跟着曹操走。曹操急于复仇,应该会令大军急行,届时戏志才自己大概率会生病。
&esp;&esp;生病之人无法快马加鞭跟着赶路,只能留在后面慢慢走。而曹操恐怕会叫他先在原地休养一阵,身体好了再跟来。
&esp;&esp;郭嘉暗示他可以在原地多养几日的病。
&esp;&esp;戏志才心下了然,拖到秦正发难后,兖州会脱离曹操掌控。到时候他这个留在兖州的曹操谋臣,就能顺理成章地被“抓”回昌邑了。
&esp;&esp;秦正自己不好干这种事,所以约莫还有个替罪羊。
&esp;&esp;戏志才心里盘算着这些事情,回去收拾行囊了。
&esp;&esp;没两天,大军开拔。
&esp;&esp;但令人意外的是,荀彧这次没有随军。不知道是否荀文若察觉到了异样,选择了留在昌邑坐镇。
&esp;&esp;曹操手下还有别的谋臣,可以替他调度粮草,倒也不是非要荀彧跟随。
&esp;&esp;历史上这一次荀彧就没有随军,反而待在济阴郡的鄄城。不过那个时候曹操将兖州治所从昌邑挪到了鄄城,所以荀彧留守此地很合理。
&esp;&esp;后来兖州易主时,唯有几座县城还在曹操掌控中,其中就包括鄄城。
&esp;&esp;这次曹操当上兖州牧之后没着急挪。
&esp;&esp;一是当时秦氏父子在昌邑附近,他还没把人笼络到手。挪到北边的鄄城之后,互相之间来往就更不方便了。
&esp;&esp;当时曹操曾经打算过,如果秦正不肯出山,自己可以主动过来问策。而转移了州府治所,以后跑来会很费劲。
&esp;&esp;二是因为兖州士族在背后劝阻,陈宫和曹操的矛盾经过挑拨越发深厚。既然如此,兖州士族当然不乐意曹操把班底挪去更接近他大本营的东郡附近。
&esp;&esp;再加上吕布跑去占了东郡,导致原本安全的鄄城反而变得不如昌邑安全了。
&esp;&esp;而与此同时,曹操和东南边的徐州打了起来。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