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无门而干脆自暴自弃,选择效仿“竹林七贤”搞些嗑药隐居弹琴酗酒的操作。
&esp;&esp;用这些东西麻痹自己,从而逃避惨烈的现实。沉醉在远离凡尘俗世的精神世界中,然后被不明所以的后世人夸一句魏晋风流。
&esp;&esp;所以像这种飘逸出尘的文人士子,楚王只能表示尊重地夸一句,还没有成为大众主流,不是很能得到世人普遍的赞赏。
&esp;&esp;——当然,竹林七贤没有像后头那些家伙一样嗑药,他们搞竹林团建也是因为当时三国年间的统治者过于血腥残暴,不得已而为之。
&esp;&esp;后世人好多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三国时期的,而不是两晋南北朝的。
&esp;&esp;飘逸潇洒的秦先生离开了。
&esp;&esp;秦先生这股爱信不信不信拉倒的洒脱气场倒是让楚王不好再多说什么,哪怕楚王觉得对方的话很是冒犯,尤其对皇后殿下非常冒犯。
&esp;&esp;时下道教渐渐兴盛,虽然距离道教创立也没多久,可魏晋就是流行这个。
&esp;&esp;形成正统教派后的道家子弟不再像之前那样一盘散沙,隐约有了后世那种“爱信信不信滚,不要打扰贫道修炼”的心态。楚王一时担忧秦先生也是道家高人,决定暂时不和对方计较那么多。
&esp;&esp;待王妃回来,他才私下抱怨了两句。
&esp;&esp;王妃哑然失笑:
&esp;&esp;“王爷胡说什么呢?”
&esp;&esp;她对于夫君的固执也很是头疼,之前着急过来也是因为猜到了对方难以被劝服。如今也只好绞尽脑汁地哄劝,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esp;&esp;扶苏进入客院就看见父亲坐在窗前翻看书册,立刻凑了过去。
&esp;&esp;秦政放下书本:
&esp;&esp;“回来了?”
&esp;&esp;扶苏见桌上有点心,立刻拿了一枚:
&esp;&esp;“我都没吃饱。”
&esp;&esp;秦政看他吃东西像小仓鼠啃瓜子似的,没忍住伸手捏了一下脸。
&esp;&esp;青葱水嫩的小少年捏起来就是比长大了手感要好。成年之后可一点婴儿肥都看不见了,脸上没有多余的肉,手感很是一般。
&esp;&esp;不过秦政觉得这也和儿子的厚脸皮彻底修炼到大成有点关系。
&esp;&esp;扶苏瞪圆了眼睛:
&esp;&esp;“阿父!”
&esp;&esp;秦政收回手,理直气壮:
&esp;&esp;“只是捏了一下,你小时候我捏得还少吗?”
&esp;&esp;扶苏:……
&esp;&esp;阿父还说他厚脸皮,他和阿父分明半斤八两!
&esp;&esp;小太子气哼哼地填饱了肚子,而后说起宫中发生的事情。和秦政所料没什么出入,他听罢点了点头就揭过了。
&esp;&esp;随后扶苏又问起楚王的态度。
&esp;&esp;秦政简单说了说。
&esp;&esp;扶苏眉头皱了起来:
&esp;&esp;“他这性子,倒是和他手下将军差不多,半点不爱听劝……算了,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他不听就不听吧。”
&esp;&esp;别人要救你一命,你非要往死路上跳,那可怪不了旁人了。
&esp;&esp;扶苏现在也没什么耐心。
&esp;&esp;大抵皇帝当久了都会染上这样的毛病,比较唯我独尊。劝人是不可能反复劝的,劝一句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esp;&esp;往常遇到自家臣子,劝不住干脆粗暴地下令,用帝王权威把人给看住,不给他作死的机会。
&esp;&esp;现在遇到的又不是自家臣子。
&esp;&esp;扶苏歪头看父亲:
&esp;&esp;“阿父觉得呢?”
&esp;&esp;秦政颔首:
&esp;&esp;“又不是非他不可。”
&esp;&esp;在有多重选择的时候,人难免会选对自己来说更省力气的那条。父子俩人生经验丰富,太懂该怎么给自己省事了。
&esp;&esp;当权者权衡利弊后,觉得继续扶持楚王的性价比较低,果断改走皇后路线。
&esp;&esp;扶苏撑着下巴:
&esp;&esp;“贾南风,多好用的臣子啊。”
&esp;&esp;虽然姓贾,但她其实不是贾诩的后人。不过贾诩的那些手段,她倒是学了个七八成呢,也难怪有人错以
BL耽美